||||||||||||||||||||凯发真人娱乐|||||||||
公众号
凯发真人娱乐
新闻热线:0971-6263111 投稿信箱:cns0971@163.com
您所在的位置:凯发真人娱乐 > 社会

西宁城东:“非遗共富工坊”绘就文旅融合新图景 青海新闻—中国新闻网-凯发真人娱乐

2025年08月26日 15:25
来源:中新网青海

  中新网青海新闻8月24日电(赵娜 马铭言)24日记者从西宁市城东区文体旅游科技局获悉,自试营业以来,“东城·非遗共富工坊”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,积极探索文商旅融合新路径,以非遗文化为载体、旅游体验为纽带、商业消费为支撑,构建“共富工坊 ”模式,激活区域文旅资源,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,推动各族民众交往交流交融。

  激活文旅资源,着力夯实共同根基

图为东城·非遗共富工坊。 城东区文体旅游科技局供图
图为东城·非遗共富工坊。 城东区文体旅游科技局供图

  依托“东城·非遗共富工坊”场地优势,城东区联合辖区旅行社、学校、社区协同开展主题党日、文旅研学、非遗体验及展览等多元化活动38场,自试营业至今累计接待访客2.5万人次。通过串联百姓大舞台、新千夜市、虫草博物馆等资源,打造“共富工坊 文化 旅游”动态旅游线路,今年已接待游客32批次。

  同时,该区有序推进新千万象夜市、中发源星光夜市、城东青年野生艺术街区等重点街区升级,联动开展“话筒你来拿 c位你来站”、四季村晚、旅游推介等文旅活动20余场次,带动周边商圈消费提升20%以上,生动展现各族群众共享的发展成果。

  此外,工坊产品积极亮相青超联赛、青洽会等平台,赴上海、杭州参与“遇见西宁·城市烟火集”文旅推介,在提升非遗传承人收入的同时增强品牌曝光度,实现文化传承与旅游场景的深度融合,为东区文旅产业注入新动能,持续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基。

  共享非遗成果,持续深融发展脉搏

。图为游客打卡东城·非遗共富工坊。 城东区文体旅游科技局供图
。图为游客打卡东城·非遗共富工坊。 城东区文体旅游科技局供图

  城东区以产品创新、文化融合、模式升级与品牌推广,不断探索非遗保护与文旅经济协同发展的特色路径。“东城·非遗共富工坊”馆内共入驻15家非遗项目和20类文旅产品。目前已成功打造景泰蓝掐丝、河湟刺绣等23项非遗文创产品,以及青海熬茶、馓子花花等16项特色礼物,持续打造“可带走的东区文化符号”,满足各族民众多样化消费需求。

  同时,积极对接外设点展示、销售东区特色产品,争取在各自卖场宣传售卖非遗及文创产品,持续建立“政府引导 社会资本参与 工坊自筹”的多元投入模式,谋划“外设点-旅行社-酒店”协作平台,争取与旅行社合作开发“工坊体验线”,提高双方非遗美食知名度,促进互利共赢的销售目的,全方位拓展营销渠道,有力推动工坊产品销量与效益双提升,生动诠释各族群众共享发展成果的共同体理念。

  赋能民生共富,不断彰显民族同心

图为游客z在东城·非遗共富工坊内观看演出。 城东区文体旅游科技局供图
图为游客z在东城·非遗共富工坊内观看演出。 城东区文体旅游科技局供图

  该区坚持以文塑旅、以旅彰文,进一步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,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为民生支柱产业。建成“东城·非遗共富工坊”1 11 n运营模式(即1个文化旅游体验场馆 11个加工点 n个产品和活动)。目前,工坊内非遗项目和文旅产品在辖区的制作坊(厂)共有11家,以“传承人互动 手工作坊 体验培训”等载体开展非遗体验活动、青年夜校,目前已培育在外从业人员及传习人315人,通过“非遗 社区 村民”模式,吸纳275人就业,以文化传承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。

  同时,发布工坊预约管理制度,让工坊的管理更加科学化、制度化,力争打造品牌化、连锁化、产业化的发展模式。充分利用“城东文旅”微信公众号、抖音等新兴媒体平台,发布各类文旅宣传信息30余条,通过参加文创展会、非遗博览会等活动扩大知名度,同步在抖音、小红书等平台开展“产品背后的故事”主题宣传,提升品牌影响力,切实以文旅工作赋能民生改善,以文化带动各族群众增收,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。(完)

编辑:甘晓玲
本网站所刊载信息,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。 刊用本网站稿件,务经书面授权。
未经授权禁止转载、摘编、复制及建立镜像,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。
[] [] [ ] [] []
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15699788000 举报邮箱:jubao@chinanews.com.cn 总机:86-10-87826688
凯发真人娱乐 copyright © 1999-2023 chinanews.com. all rights reserved
"));
网站地图